TEDxSHBS Youth|胥子含:允许自己在树林里醒来
  • 2024-06-15
  • 浏览量:364

TEDxSHBS Youth

大家好,我是胥子含。


每次自我介绍到这里都会卡住,作为一个P人我真的很难用三两句话来概括我离谱的人生。前两天我的本科母校复旦大学在我毕业五年之后终于把我记起来了,甩给我一张奖状。我说不愧是你啊复旦,中国Top3 Club的十所学校之一!“胥子含校友(化学)在音乐方面表现突出”,非常荒诞但高度概括了我人生的前26年。卷了十几年终于把自己卷进“名校”,然后在毕业后成为音乐剧演员悄悄惊艳咱们就业指导中心的所有老师。


虽然我的经历听上去相对炸裂,但其实我一直是个非常乖的小孩。别人都是被迫内卷,我是主动内卷。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最大源动力是“恐惧”。我的人生常常在“害怕”,我每回考前都会幻想最糟糕的情况然后把“完了,要考砸了”挂在嘴上,结果最后一看成绩居然还不错,把周围同学的仇恨值拉满;我还会在开口说话前害怕自己的表达有漏洞、会被Diss,所以习惯穷思竭虑把一切逻辑盘得很清晰。甚至我在进了化学系之后决定转行搞演艺工作,我也是先在自媒体平台发布了自己的演唱视频,等市场给了我正向的反馈,才敢下定决心跳出原先的轨道。


我原本以为我人生最大的转变估计就在转行的那一刻了,结果等我进第一个音乐剧剧组之后,真正的灾难才刚刚开始。表演,我走向德艺双馨老艺术家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以下是我从我们导演嘴里听到的让我着实难以理解的语录:“你在表演生气,你没有真正地生气”“你在自己演自己的,你没有和对手演员交流起来”“别思考了,感受!感受!”这是人话吗?总之,我在音乐剧剧组,平生第一次变成了“差学生”,我不好意思在排练厅哭就跑去厕所哭,排练厅厕所隔间的地板上滴落的眼泪都是我当时决定转行的时候脑子里进的水。我动用了我的所有知识体系,把人物的所有行为和情绪变化做成一个程序,一键自动运行的那种,我总觉得这种万无一失的标准化处理肯定最高效嘛,结果越努力越不幸,我被导演骂得更惨了。

后来我遇到了一个和我一样都是T人的编剧,她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思路,她说“你可以在演戏的时候试着把注意力从你自己身上移开,放到你和对手演员的关系上”。Okay,当我尝试按照她的方法做的时候,我发现我根本不敢。让我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走,相当于我的表演、我的行为、我的情绪都进入了一个“失控”的状态,那种感觉就像你挂在金茂大厦的外墙上,让你把抓着安全绳的手松开,就算你知道你大概率摔不死,但本能让你感到恐惧。我是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才敢在台上这样放手试试看,冒着死在台上的风险,平生第一次把注意力从我的身体里甩出去,让我的身体凭本能运作,结果,OMG!当天我获得了非常震撼的此生难忘的演出体验!我第一次感觉我的精神在我的身体里流动起来了!就像我的脑子里有个结被解开了!我居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对手演员丢给我的每一句话里潜藏的情绪,我甚至!会生气了!好荒诞!我第一次在自己有意识的时候感受到了自己真实的愤怒!从此以后我判断自己今天的音乐剧有没有演好的第一标准就是我的注意力有没有放在对手演员身上,如果我能说出今天的对手演员演得怎么样,那就说明今天演得不错,如果我发现我对对手演员今天演了什么毫无印象,那完了,今天的表演肯定爆炸了。

我知道很多朋友现在听到我说这些,就和我最早听到导演说的那些话一样,“不知道这个女人在说些什么胡话”,那我们换一个和大家的生活更接近的说法。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绝大多数其实都是“理性教育”。不只是理科,就算是文科,比方说中文或者英语,我们学的更多也是文学评论和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的“感性认识”教育其实一直都是比较匮乏的。虽然“感性”是人类、或者说动物的本能,但因为多年的理性教育和规训,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朋友,对于理性和客观判断的依赖就越强。大量的精神力都困在思考和分析中,久而久之,感性认知能力就退化了。我们现在常说“内耗”,在我看来就是精神力长期被困在同一个问题的思考上,已经无法感知到周围世界的变化。我相信所有体验过“内耗”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煎熬的感觉。我本人就是个被“内耗”长期困扰的人,我有个学心理学的朋友就建议我“当陷入焦虑的时候,先看看周围的环境,认知一下每一个物件是什么颜色的,这可以帮助你意识到你还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脱离意识的悬浮孤岛”。这其实和表演中“将注意力迁移到自己与对手演员的关系上”是非常类似的解决方案,感受自己和这个世界的链接,脱离个体的思维困境,允许自己“失控”,给精神松绑。

好的论述结束了,让我们回到关于我荒诞人生的闲扯。我在进入演艺行业之后认识了很多演员朋友,其中有一部分朋友从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对人类这个物种的认知。他们会用自己99.5%的能量去体验、去爱、去恨、去挥洒人生,然后用剩下的0.5%来保证自己第二天早上不会在树林里醒来。这也是一种非常让人salute的lifestyle,没有那么多规矩,没有那么多对错,他们极度在乎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他们的生命里更多的是我要、和我不要,这又很抽象了。比方说,我在路上被鸟屎砸中了,我会说“我居然被鸟屎砸中了,估计是因为那一片树比较多,所以鸟也很多,下次要注意别走那条路”,但我的演员朋友会说“wth,I hate bird。”就是这种区别。我被鸟屎砸中了,我会生气吗?当然是很生气的,但我的教育经历让我直接走向了“我为什么会被鸟屎砸中”以及“如何不再被鸟屎砸中”的解决方案part,我的情绪、我的体验、我被鸟屎砸中的那瞬间头皮的触感,在这个过程中都被绕过了、被忽视了。相比之下,我的演员朋友们可能不会那么快地走向解决方案,他们的体验和反馈都是很当下的、很本能的,我有时候会思考,是不是这就是我真正缺少的部分。

之前我看到过一篇文章,在探讨为什么Z世代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变高了。文章中说,我们这一代人和这个世界的链接是很少的,我们从小生活在楼房里、大多数童年和青少年时间都在教室度过。我们和世界最强的链接可能就来自于学习成绩和事业成就带来的社会认可,但社会认可的不稳定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前几年吹得跟花一样的东西可能过两年就变得一文不值。以社会认可为坐标的评价体系总会在人生的某一天迎来全面崩塌。当崩塌发生的时候,我们这帮子感性认知被压抑的人和世界的链接就被切断了。心理疾病只是这个不平衡体系的显化表现。在我进入演艺行业之后,我接受过很多采访,大多数都会在最后问我同一个问题:“你后悔抛下那么大的沉没成本转行从事演艺工作吗?”我想,不管在这个行业我最终的成就能不能弥补我的沉没成本,这都是一个对我个人来说非常值得的选择。我在接触舞台艺术的过程中发现了人生的B面,在理性、思考、逻辑、对错背后,还有掩藏更深的情感、感知、交流、以及纯粹的喜恶。在发现和世界的更多链接之后,我的人生也变得更平衡了。这种平衡的力量可以使我精神更加健康地活下去。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离谱人生,因为我相信在座的大部分朋友都和我的成长经历和受教育经历很相似。可能我们在面对世界的时候会拥有共同的困扰,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你一些参考。好的,进入了我非常不会说的结束词部分,今天我们之所以欢聚在这里,是为了我的朋友们,祝我们的人生,从此,发……祝我们的灵魂都能自由地流动起来。虽然我们终究很难跳出社会评价的体系,但还是希望我们都能发现自己和世界更多更丰富的链接,更加精神健康地活着吧~


文 | Zihan Xu

排版 | Jang

图 | Kimi Wang(G10) Thea Wu(G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