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分享||自我探索与超越
  • 2024-03-22
  • 浏览量:150


编者按

宏润博源2024届潘同学如愿收到格林内尔学院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录取通知书。



格林内尔学院,2024 US News美国文理学院排名第11,位于爱荷华州,综合实力强劲,常年保持极低的录取率。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2024 US News大学排名35,美国主要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拥有悠久历史和卓越的学术成就。


敢于直面自己的过往和心路,这是一份勇气,更是一种成熟。成长可能就源于对于“自我设限”的突破。潘同学在人生的关键节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并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


自我介


我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如绘画、手工、骑马、滑冰……我喜欢尝试各种新奇的事物。我特别喜欢小动物,捡过不少流浪动物。在学科方面,我喜欢生物和化学,以及由这些学科衍生出的领域,比如营养学、植物学、有机化学等等。


    申请结果     

说实话,在结束申请之后,经历了一个多月相对放松的生活,我好像已经忘记了我正在等待某个学校成为我的归宿这件事。某天早晨,我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家过寒假,沉浸在最最疲惫的十二年级上学期已经结束的喜悦里。此时我还没有意识到,我的未来已经一锤定音。我的录取通知书来得很突然,我没有等到预期的放榜日,行李收拾累到疲惫不堪时,不经意点开邮箱的红点时,就看到了那封决定我未来道路的邮件。那一刻,看着页面上大大的Congratulations,我好像应该有“金榜题名”的欣喜若狂,但我没有,只是一种淡淡的尘埃落定的欣慰,但更多的是像梦一般的不真实感。十一年级时要ED下车的愿望成真了,尽管愿望成真的路是曲曲折折的。



     过去式     

我曾经是一个很有逆反心理的人。作为在典型的传统教育下长大的我,似乎和大部分的学生不太一样。相较于把成绩、老师的命令、父母的期待置于高地的身边人,我总是做和他们相反的事情。可能是为了以此种极具青春期色彩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又或许是为了以胆大的反叛来标记生活的意义。但是我并没有从中得到所谓的成就感,相反,我常常感到深深的迷茫--对未来的迷茫,对自我的迷茫。对那时的我来说,逃避是保护自己免受这种不安全感“侵袭”的最好的办法。久而久之,懒惰、敏感、易怒……这些负面的标签牢牢地吸附在了我身上。我欣然接受了它们,我不在意自己到底变成了什么样,我不想改变这个局面,或者说我很害怕改变。我被困在了“作茧自缚”的笼子里。


转折

一开始要转学到国际学校的时候,我很抗拒。我生怕一个全新的环境会让我变得更加孤立无援,我宁愿继续呆在不喜欢但却熟悉的环境里。但是这一切想法在访校之后就消除了大半。我还记得在那个接待室里,在看完整个学校后,我和父母一起和宏润博源的刘刘校长聊了很久。我听到、看到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和激动人心的,兴趣爱好不会被说成是浪费时间、“标新立异”不会被打压、成绩再也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我感觉在这个环境里,我会被接纳和支持的。


(宏润博源校园)


      在路上      

预备年级时我就来到了这里。记得刚到时,我对这个环境充满了好奇,对自己的未来满怀憧憬,但其实心里怀揣着的更多是不安。融入一个全新的环境真的不容易,没过多久我就因为语言的障碍、社交中的碰撞而感到孤独和失落。我当时一直在心底问自己:“我真的适合这里吗?”“我真的能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吗?”


当时的我觉得,校园里的学长学姐都特别优秀、独特,有自己的方向,有自己的规划,有自己的未来。而在我仰望当时的学长学姐时,我还完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只知道我有绘画这个一技之长,可是我又不清楚我是否有足够的天赋和创意支持我走这条赛道。可是我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那时候我常常回望过去,我总是想起自己从小学到初中一路贯彻的“差生”标签,老师们说我叛逆、不服管教、懒惰。“我真的是这样的吗?”我问我自己,我知道我不是的。


可是尽管在宏润博源这样充满鼓励和包容的新环境下,我依旧感受到重重的困难。长期的不被认可使我十分不自信,因此不敢主动争取而错过了很多次参与活动和工作的机会。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一直害怕展示自己,害怕会受到嘲笑,尽管事实上并没有……我发现突破自己的认知才是最最困难的,它像我人生道路上厚厚的荆棘丛,阻碍着我前行。


幸运的是,我遇见了很多激励我、给予我学习动力的老师,帮我突破了曾经一个个我认为坚不可摧的阻碍。我找到了喜欢的学科,成绩也在变好,人似乎也更加开朗起来了。这其中王伟老师,同时也是我当时的班主任,推了我至关重要的一把,帮助我克服了内心的恐惧。以前我一直逃避多人的目光聚焦在我身上的时刻,但是我被任命为了班委,要经常组织活动。开始的“赶鸭子上架”的确让我手足无措,但时间长了就适应了,但我依旧害怕更大规模的活动。后来我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也是我第一次演讲。站在台上的我止不住地颤抖,我尽量保持声音的平稳。面光灯很亮,我看不清观众席上的脸,实话说,我不知道他们的脸上有没有嘲笑,但我总觉得我不够好。但是自那以后,我不再害怕被注视了,我多次验证并确认了自己的认知,同时也发现一切其实没有我想的那么恐怖。


虽然探索突破的过程是痛苦的,一次次地触及内心极限,一次次阶段性的摆烂、emo、焦虑,但是打破、重建后的我才能走得更远。我曾经很怨那一双双在我背后推我向前的手,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那些手,我不会是现在的我。是那一双双手,让我学会了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学会了不去害怕那些还没有发生的未知,领悟了探索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时间一晃,我就成为了十一年级的学生,似乎一下从“低年级”迈入了高中的下部曲,时间好像是被按下了加速键。这一年的压力让我浑身难受,AP学科的挑战、课外活动的参与,每一项都需要我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仍清晰记得当时一次次到了考试日期但成绩怎么考都不理想的窘迫,还要面对生活中各种负面情绪以及各种社交的困扰。当时感觉自己曾经很努力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在一次又次的失败和错误中崩溃了。


最痛苦的阶段,其实还是上个学期的申请季。需要写出一篇篇展示自身优势的文书,要从一大堆学校中挑选出匹配并心仪的申请目标,还有我尚未达标的成绩,这些真的把我难倒了,好几个夜晚文书直接写到崩溃,为此我经常深夜抹泪。我一直很抗拒文学方面的工作,我也很逃避挖掘自己闪光点这件事,因为我总觉得自己没什么特别的。


  (格林内尔学院)


择校的时候,还会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 成绩不够好、活动不够好、面试做不好等等。和父母的意见不同乃至争吵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父母会现实地考虑每个学校的客观条件,我自己的想法又似乎过于理想化,于是我就不可避免地在自己的、机构的、学校的和父母的不同意见里迷迷茫茫地转圈圈。为了能在申请截止前达到成绩目标,我多次参加标化考试,试了又败,败了又试,几度都想要放弃。


但是我背后那一双双推举我的手又一次次把我托了起来,我也像中了彩票一样在最后一次机会中取得了理想成绩。最终也和父母达成了一致,认为文理学院会是更适合我的教育模式,这离不开校方老师和父母的沟通。最终在多方力量的合力下我完成了全部的申请工作,也取得了理想的申请结果。



总结感悟

现在,当我回望过去,从前曾认为天大的坎,其实也不过是一个个小土坡,它决定不了我会最终会走向哪里,这些小土坡终将成为我攀登路上的一个个台阶。我也意识到,所有的故事都会翻篇,不管它的结果有多差或是多好,要把目光坚定地放在即将翻开的下一页,那里依旧还有无限的可能。在翻开下一页之前,千万不要被那些臆想出来的困难阻碍。有时候人自我的认知就像一个破碎的镜子,只能照到片面的自己,而重新正确认识到完整的自我的方式,就是勇敢地去尝试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获得了各方的支持、帮助和理解。我意识到身边很多人都会真心实意地帮助我。我经常想,是这些力量在我坠落的时候托起了我,又在我走得很慢的时候推我向前,在我迷路的时候给我指路。我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向前的,尽管会碰到意见不合的时候。但这也是我成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学会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立场进行协调沟通。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的旅程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害怕走自己的路。祝愿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文:Pamela Pan

翻译: Lexie Liu